close

  □堂吉偉德
  6月9日,高考結束後的第一天,記者隨機走訪了南充6家酒店,僅有2家推出了謝師宴套餐,相對於往年的提前謀劃,今年酒店反應似乎稍顯遲鈍。但多家酒店營銷負責人表示,雖無人預訂但已經陸續有人開始詢問,根據往年情況,預計10日後會出現謝師宴的小高潮。(6月10日《華西都市報》)
  商業的未雨綢繆,越來越把握了世態人心,並以路徑慣性的方式,培育著一種行為依賴和習慣養成。於是乎,一等高考結束,此起彼伏的謝師宴就日益火爆。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需要得到繼承和發揮,特別是在時下傳統倫理和道德下滑的語境下。朝夕相伴的師生們就此分別,用一種形式去紀念當屬於尊師重教的題中之義,但謝師宴可行卻不是唯一,當所有人都選擇同種方式,單一而同質化的形式卻是內容蒼白和情感荒蕪的註腳。
  當每個人都輪流擺上一頓酒席,讓老師們承受腹欲之歡,對他們來說未必就是精神上的享受。近年來,謝師宴越來越火爆,但居高不下的花費之後,並沒有因為舌尖上的超負讓情感上有“滿滿的自足”,反倒是,連場轉和輪流吃成為老師們無以承受的身心負擔,也是報答師恩最淺白的形式。
  如果想想過去,在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謝師反倒成了純精神的享受。彼時的感恩源於心而非形,隨處可見的是感動的淚水,真摯的話語,那樣的場景令人終生難忘。
  人情冷暖下的世事變遷,報恩與感恩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師生之情已然不再如昔日那樣單純而厚重,夾雜的功利與世俗也讓其成色受損。你會發現,宴席越來越多,規格越來越高,但人情卻越來越冷。感恩之心、報恩之意不需要“一宴之盛”,而需要成為一種行為習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給予反饋。尊師重教需要點滴積累,需要細節體現,需要成為條件反射和潛意識流露,尊重而不輕慢,讓老師們感受到職業的崇高和身份的偉大。反之,若有言語上的輕佻,思想上的淺薄,行為上的怠慢,甚至是惡意的攻擊,暴力的相向,再豐盛的宴席,再隆重的場面,都不過是虛偽與虛榮的炫耀。
  謝師宴何時不再成為尊師表達的哀愁,我們需要謝師宴的形式選擇,更需要謝師宴的內涵審視。什麼時候,學生和家長不再為何種方式表達而苦悶,老師不再為趕場而煩惱,謝師宴不再成為唯一,謝師的方式豐富而多元,感恩與謝師便實現了情感上的融合、交流和升華,社會才少了一些浮躁而多了一些真摯。  (原標題:謝師宴不是表達尊師的惟一形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j73tjtan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