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道
  在廣州洲頭咀碼頭,佇立著一座“阿曼蘇哈爾號木帆船馬斯喀特—廣州航行紀念碑”。1980年11月,沒有安裝現代航海設備的“蘇哈爾號”自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起航,8個月後,安全抵達中國廣州。
  這段現代冒險之旅,重現了近1300年前阿曼航海家阿布·奧貝德穿越“海上絲綢之路”抵達中國的情形。
  雲卷雲舒,往事千年。迴首長望,阿布·奧貝德當年從阿曼北部有著“通向中國門戶”美譽的蘇哈爾港出發,和同伴駕駛著雙桅木船,憑風力驅使前進,靠日月星辰導航,與波濤礁石鏖戰,經過整整兩年,航行近萬公里,最終駛抵中國廣州。
  據阿拉伯和中國的歷史檔案記載,“阿曼人於公元8世紀中葉到達中國,而完成這一旅程的第一人就是阿布·奧貝德。”而在陪伴無數中國孩童成長的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中,那個航海冒險的勇士辛巴達,也正是取材於阿布·奧貝德。
  阿布·奧貝德的壯舉印證了中阿兩國交往歷史之悠久,不單如此,還有兩位阿曼人到過中國,還因有所貢獻被“加官晉爵”。一位叫辛押陁羅,曾出任廣州蕃坊蕃長,因“嘗詣闕庭,躬陳珍幣,開導種落,歲致梯航”,在宋神宗熙寧年間被封“歸德將軍”;另一位叫蒲羅辛,在宋高宗紹興年間被封“承信郎”。更有意思的是,阿曼薩拉拉的博物館里,還特意用中文介紹此二人的事跡。
  為了緬懷兩國人民的交往歷史和深厚情誼,1980年,阿曼政府決定再造古船,並重走先輩的歷程再赴中國。
  “蘇哈爾號”古船仿自阿布·奧貝德當年遠航中國時用的雙桅三帆木船。木船長22米,高3米,完全不用一根鐵釘,船板用椰棕搓成的繩子連接起來,縫隙間塗以樹膠以防滲透。
  1980年11月23日,“蘇哈爾號”從馬斯喀特港出發,歷時220天,航行9500公里,最終於1981年7月11日抵達廣州。廣州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貴客到來。
  1995年,阿曼蘇丹國民族遺產文化部在我國文化部協助下,在洲頭咀公園樹立紀念碑,再現了“蘇哈爾”號雙桅木帆船的航行圖,永志兩國友好。據說,洲頭咀是當時阿曼航運船舶在廣州登陸的碼頭。
  後來,這艘聞名海外的“蘇哈爾”古船回到了出生地蘇爾造船廠。如今,它的模型擺放在首都馬斯喀特布斯坦宮酒店外,人們時刻都能看到她的身姿。船底四周,人工泉不停歇地日夜涌動,仿佛她永遠都在航行。
  新途
  阿曼人到中國 近八成青睞廣州
  薩拉拉港坐落在阿曼的東南海岸,在古代,這裡由於盛產乳香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名城。那時,船隊從這裡出發,從阿拉伯半島分幾路前往地中海、非洲和東亞。在當地乳香博物館貿易路線圖上,中國作為遙遠的目的地靜佇在東方。
  如今,中阿兩國這種古代構建的貿易關係非但沒有中斷,反而更加頻繁和豐富,尤其與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廣州關係密切。
  “我要把兄弟也介紹到中國”
  薩拉拉前往首都馬斯喀特一路戈壁,阿曼商人Faiz帶著妻兒,在沿途的服務區休息。“廣州是一座非常好的城市,我3個月前去過,在那裡做一些小生意。”
  Faiz興奮地展示著手機里關於中國廣東的視頻和照片,裡面的中國工人忙碌而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完成製作的不同流程。他興奮地比划著,“不論是傢具還是燈飾等等,即便是極具阿曼等中東國家風情的款式,廣東的廠家也能根據要求設計和製作。”在另一張照片里,Faiz的朋友們正在廣東傳統功夫茶具前享用著豐富的美食。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以廣州為代表的廣東地區經濟發達,也是世界瞭解中國的窗口,很多外國人接觸中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據中國駐阿曼大使吳久洪介紹,“阿曼人非常嚮往我們廣州,十個來中國的阿曼人中有七八個都去廣州了。據統計,去年阿曼前往中國的有1萬人左右,這其中將近8000人都跑到廣州去了,遠遠多於北京、上海。”
  Faiz毫不掩飾對這座中國城市的喜愛,“我們經常和那邊的公司做生意,他們非常誠實。有一次那邊公司把我價值4萬阿曼里亞爾(約64萬人民幣)的貨物運回馬斯喀特,沒有任何損傷破壞。他們還跟我說,有什麼問題儘管打電話。”這讓Faiz感到很寬心。“我不久就會再去廣州,不僅如此,我的兄弟也準備去中國發展。”
  兩國經濟交往頻繁而務實
  吳久洪表示,“從經濟交往上,阿曼現在的建設特別快,房子拔地而起,道路不斷鋪開,所以傢具、建材等等需求量比較大,而廣東這方面比較發達,購物又非常全面方便,加上廣交會等國際展會的便利,阿曼人便從廣州訂貨然後用集裝箱運回國。所以阿曼人到中國首先去廣州,不僅是觀光游覽,平時也常去採購。”
  在司機Salim的生活中,中國元素就時常出現。“我身邊有很多人願意用中國產的傢具,商人們去中國進貨,然後拿到當地來賣。”他又舉著自己的手機,“像我用的手機就是中國產的,很便宜,質量也很好,但只要30里亞爾(約480元人民幣),而那些牌子貨至少要200里亞爾,不過就是速度會慢一點。
  Faiz就有不少貨物是從廣東進的,他一邊展示著手機里“7合1嬰兒旅行床”的照片一邊說,“這個很受歡迎,外出既可以當嬰兒床又可以當包,在這邊可以賣到90美元,是我進價的兩倍呢。”
  據說,這樣的阿曼商人還有很多,他們拿著訂單去中國進貨,然後用集裝箱運回國,大概花上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這些做工不錯價錢實惠且充分具有阿拉伯風情的物品就能為當地老百姓所享用。
  “希望中國更多瞭解阿曼”
  對於中國大多數人來說,阿曼,乍聽上去還較為陌生。但這個坐落在阿拉伯半島東南部的國家不僅扼守著波斯灣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還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加上宗教派別較為溫和,政權相對穩定,正逐步成為各國企業投資的良田。
  據介紹,目前阿曼與其他國家頻繁的貿易往來大多通過海路運輸完成。從空中俯瞰阿曼,薩拉拉港、馬斯喀特港和蘇哈爾港分別坐落南、東、北方,充分利用了阿曼三面環阿拉伯海的地理優勢,承擔著貿易商品進出樞紐的功能。
  蘇哈爾港首席執行官Andre Toet表示,“很多阿曼人去中國買東西,這些購買大多已在中國完成,然後通過海路運回阿曼,這是我們所說的進口驅動。同時出口貿易對於阿曼也很重要,目前阿曼出口中國原油占了很大一部分。”
  2007年前後,蘇哈爾港設立了4500公頃的免稅區。“我們想吸引中國投資來免稅區。”Toet坦言,目前有一些直航的航線去中國,但無論在免稅區還是整個蘇哈爾港,真正的中國投資者數量還非常少。
  “在我看來,以前中國對於中東不是很感興趣,相比而言更加註重於非洲的關係;而現在,無論是政策還是貿易往來,我們都感受到了中國對於中東關註的增強。”他說。
  蘇哈爾港是傳說中著名航海家辛巴達的母港,歷史上就與中國有著友好貿易往來。如今,“我們關註當今中國市場,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者。迪拜在中國知名度很高,但任何想要運到迪拜或者阿布扎比的東西,都必須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而阿曼就在海峽的尖角處扼守著它。這是我們最大的地理優勢。”
  Toet認為,第一件事情就是讓自己被人知道。“我們希望人們能夠瞭解,中東並不只是戰爭和爆炸,阿曼是一個政權穩定、適合做生意的地方。蘇哈爾港擁有天然深水條件,25米的水深條件可供40萬噸的大船停靠。”
  這個不久前才去過上海和廣州舉行推介活動的CEO指著港口地圖表示,“這裡發展速度非常快,幾乎每個月都想要換地圖。我們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能夠參與進來,同時,從中國獲得的積極反饋也讓我們很驚喜。”
  將建成中東最大經濟特區
  努力吸引外來投資並非只是蘇哈爾一地的動向。在阿曼中部,政府規划了1777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杜庫姆經濟特區。據瞭解,這將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經濟特區和經濟開發區。
  杜庫姆經濟特區首席執行官Lee Chee Khian表示,“投資者來到我們特區,可以享受一站式的服務。企業不需要跟所有的政府部門一一打交道,而是經過我們統一跟他們協調,幫助處理所有的批文,做好企業服務。”他還補充,為鼓勵企業進駐,經濟特區對投資者提供30年的免稅期。
  據瞭解,杜庫姆經濟特區自2011年批建以來,目前正大力鋪開基礎設施建設。“今後按照計劃特區會發展工業、漁業、商業等等,也會建設自己的海港、飛機場和鐵路。我們希望廣大的中國企業特別是廣東企業能夠來投資。”Lee說。
  口述
  中國駐阿曼大使吳久洪談中阿交流:
  “現在阿曼學習中文的人越來越多”
  南方日報: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中阿兩國的雙邊貿易情況?
  吳久洪:總體情況很好。中國同阿曼的雙邊貿易近幾年的增長速度很快,去年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297億美元,這個數字在中國同阿拉伯國家貿易中名列第三,把數字解剖出來,就能發現中國同阿曼的貿易超過70%是石油,阿曼是中國重要的石油進口來源。我國去年進口10桶石油,有1桶就是阿曼的。
  南方日報:阿方希望吸引更多的廣東乃至中國企業來投資,能否談談阿曼在這方面有怎樣的優勢?
  吳久洪:在一個國家生活發展首先要有安定的環境和穩定的局勢,阿曼在這一地區甚至全球範圍都是一個發展比較穩定的國家。同時,阿曼的油質資源比較豐富,所以外國企業同阿曼在油領域的合作將很有前景。第三,阿曼的區位、地理優勢都比較突出,一些中遠期的發展計劃正在醞釀、實施,其中就包括中東地區最大的經濟開發區——杜庫姆經濟特區的建設。
  杜庫姆要建立重工業區,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儲存,以及船務碼頭和深水集裝箱碼頭的建設,還要發展一些高新開發區和輕工業加工區。同時,高檔住宅區和生活游樂區也在規劃內。這將為有實力的中國企業提供很多機會。
  另外,阿曼從南到北近兩千公里,正在致力修建鐵路,計劃建設長度2000—3000公里,這對中國企業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再者,鐵路建成後可以連接阿曼的諸多主要城市以及海外一些其他國家,運輸大通道打通後經濟發展將更加順暢。
  南方日報:今年是中阿建交36年,兩國之間的交流呈現一種怎樣的趨勢?
  吳久洪:中國同阿曼雙邊貿易增長很快,不僅石油貿易往來增多,其他貿易也在增長。第二,阿曼到中國去的人,有70%-80%是到廣州去購物買東西的,這說明兩國的交流特別是經濟交往非常頻繁和務實,我相信隨著雙邊關係的深化和發展,這種勢頭將會進一步增強。而且據我瞭解,現在阿曼人喜歡學中文,講中國話的阿曼人越來越多,這也說明中國與阿曼的交往更加深入和緊密了。
  名片
  “中醫在這裡
  大受歡迎”
  從2001年到現在,大連人邵龍南在阿曼一獃就是14年。最開始,他在朋友的診所里幫忙,現在,他是阿曼華僑華人協會會長。今年全國兩會,他還作為全國政協海外代表到北京開會。
  說起這14年,這個豪爽的北方漢子沒有談論什麼精細的人生規劃,只是笑笑說,“機緣巧合吧。”邵龍南初到阿曼的時候,整個阿曼的中國人只有30個左右。當時,他朋友的診所缺中醫,把他從阿聯酋叫過來幫忙。
  阿拉伯人的傳統醫學也使用草藥,因而中醫在阿曼並沒有受到排斥,反而頗受歡迎。邵龍南說,只要參加統一的考試,中國來的醫生受到的待遇和當地的醫生一樣。
  中東氣候炎熱,加上當地人運動少,很多人都患有“空調病”、頸椎病、腰腿疼,這給了中醫大展拳腳的機會。“這些病在他們醫院用現代療法又沒什麼效果,中醫發揮它獨特的優勢,在當地很受青睞。”
  隨著找他看病的人多起來,邵龍南在當地開辦中醫館,為這裡的人們解決了不少病癥。出名後的他還差點成為阿曼國王的保健醫生,只不過他最終婉言謝絕了邀請。
  治病需要用藥,中草藥又必須從中國進口,藥物從中國廣州走海運發往阿曼首都馬斯喀特,這條渠道他已經走得輕車熟路,“18—20天左右吧”。漸漸地,他的貨運清單里就不僅是中草藥,而且也會有人請他幫忙採購別的東西。“經常會碰到一些單子,比如說這邊需要什麼,然後讓我幫他們採購。”
  如今,除了診所,邵龍南還開設了阿曼首家、也是目前當地唯一的中國旅行社,“幫助更多的人瞭解阿曼”。從因“巧合”來到阿曼,再到種種“機緣”下成為僑領,邵龍南也越來越喜歡阿曼這個地方。他說,獃下來的原因,一是阿曼人對中國人很友好,二是環境好。
  不過,在異國他鄉生活如意的他依然心系祖國。“就拿成立華人華僑協會來說,因為有這樣一個協會,過年過節的時候就可以組織大家到一塊坐坐聊聊,別忘了家,別忘了國。”他說。
  數讀
  ●中國為阿曼石油最大進口國。截止2014年7月底,阿曼石油產量已超過2億桶,同比增長1.1%,平均日產為94.56萬桶,去年同期為93.57萬桶。目前,中國是阿曼石油最大的進口國,截至到7月今年已經進口約1.17億桶,增長了16.9%。
  ●中國與阿曼雙邊貿易增長速度快。去年兩國雙邊貿易達到297億美元,在中國同阿拉伯國家貿易中名列第三,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
  南方日報海絲採訪組
  本版主筆/肖文舸 周煦釗
  攝影 周煦釗 繪圖 陳健珊
  (實習生王語鋒對此文亦有貢獻)
  總指揮:莫高義 張東明 王更輝 總策劃:王垂林 總統籌:郭亦樂 郎國華 陳志 張翼飛 執行:謝思佳 盧軼 金強 羅彥軍  (原標題:“蘇哈爾”到訪洲頭咀 紀念碑永志中阿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j73tjtan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